新星杯—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网

一、活动宗旨

      本活动以“搭建国家级青少年艺术展示平台”为核心,依托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的权威传播力,挖掘青少年艺术天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春创意;通过专业赛事与电视展播结合,让艺术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传递榜样力量的载体,助力培养“有艺术素养、有文化自信、有成长力量”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

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榜样力量》栏目

支持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网

承办单位:

北京芯灵非凡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录制地点:北京星光影视园

播出平台: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全国可收看)


三、 活动口号

1. 主口号:以艺为帆,向光生长——少年榜样,绘响星光

2. 辅助口号:

- 笔尖舞韵律,歌声映初心,少年艺术正当时

- 从省区舞台到全国荧幕,每一份热爱都该被看见


四、活动目的

1. 为青少年提供“从地方到国家级”的艺术展示阶梯,通过电视播出、多平台同步推送,拓宽艺术视野与传播范围。

2. 联动权威机构(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网、中华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人才库),为优秀艺术人才提供专业认证与成长通道,建立青少年艺术人才储备机制。

3. 以“榜样力量”为内核,通过优秀作品与选手故事的展播(优秀选手节目录制),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价值观,打造兼具专业性与教育意义的青少年艺术IP。


五、参与对象

全国范围内6-18周岁(小学1年级至高中3年级)热爱艺术的青少年,不限性别、地域、艺术基础,接受个人报名与学校、艺术培训机构集体推荐,涵盖绘画、音乐、舞蹈、语言表演、书法、创意设计等艺术品类爱好者。


六、组别设置

年龄与艺术形式双维度划分,确保评选公平性与展示针对性:

年龄组别

- 幼儿组:4-6周岁(幼儿园)

- 少儿A组:7-9周岁(小学1-3年级)

- 少儿B组:10-12周岁(小学4年级-6年级)

- 少年A组:13-15周岁(初中1-3年级)

- 少年B组:16-18周岁(高中1年级-3年级)


七、 类别

1、绘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国画、水粉、油画、儿童画等

2、舞蹈:芭蕾舞、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踢踏舞、爵士舞、国标舞(拉丁舞、摩登舞)、时尚舞蹈(街舞、啦啦队舞、热舞劲舞)、武术等

3、声乐:学前、小学组不分唱法,少年A组以上组别设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等

4、器乐:民乐(古筝、竹笛、二胡、琵琶、扬琴、唢呐、巴乌、葫芦丝、打击乐、笙、阮等),西洋乐(钢琴、提琴、铜管乐、木管乐、吉他、贝斯,打击乐等)

5、语言表演:朗诵/戏剧片段等。


八、作品主题

围绕“青春、传承、梦想、榜样”四大核心方向,鼓励原创与真情表达,具体主题不限,以下为参考方向:

- 「青春印记」:记录校园生活、同伴情谊、成长中的小确幸与小挑战,用艺术表达少年视角的生活。

- 「文化传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非遗技艺、传统纹样、经典故事),通过现代艺术形式重新演绎。

- 「梦想启航」:以“我的艺术梦”“未来的自己”为灵感,展现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畅想。

- 「榜样之光」:致敬身边的艺术老师、优秀同龄人,或用艺术诠释“坚持”“勇敢”“合作”等榜样品质。


九、活动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省区赛+总决赛”两级选拔模式,结合电视录播与多平台展播:

1. 省区赛阶段(2025年10月—2026年6月)

- 形式:以线下选拔赛及线上视频提交相结合(视频/图片形式,需清晰展示作品细节与选手表演过程)。

- 内容:选手完成作品展示(视觉艺术组提交作品实物/高清电子版,表演艺术组现场表演/提交录制视频),由组委会评审,选拔晋级总决赛选手。

2. 总决赛阶段(2026年寒假/暑假两期)

- 地点:北京星光影视园(专业演播厅录制)。

- 形式:线下集中录制,选手现场展示作品,接受由国家级艺术院校教授、央视导演、知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团现场点评打分,同步进行多机位拍摄,录制内容将剪辑为电视节目与短视频。


十、选拔规则

1. 基础规则

- 参赛作品鼓励选手原创,如发现抄袭、代笔或假唱、替演,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 表演艺术组节目时长:

表演类少儿组3分钟内,少年组/青少年组5分钟内;

视觉艺术类作品尺寸:绘画/书法不超过4开,摄影作品为高清JPG格式(不小于3MB)。

- 省区赛晋级比例:按艺术品类组别划分,每组晋级总决赛比例不超过该组省区赛参赛人数的15%,确保晋级选手质量。

2.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 作品/表演专业性(40分):技法熟练度、艺术表现力、完成度。

- 创意与个性(30分):原创性、主题表达的独特性、个人风格展现。

- 精神风貌(20分):选手台风、表现力、对艺术的投入度(表演组);作品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视觉组)。

- 作品解读(10分):选手对作品创作思路的阐述、与评委的交流回应(总决赛环节)。


十一、作品评选

1. 评选机制:采用“分级评审+双重监督”模式

- 省区赛:当地评委打分。

- 总决赛:全国组委会评委团。

2. 评选流程

- 初评:筛选符合主题与规则的参赛作品,进入复评。

- 复评:按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打分,确定晋级/获奖名单。


十二、荣誉设置

兼顾“专业性认可”与“青少年成长激励”,荣誉体系与国家级平台资源绑定:

1. 个人荣誉

- 总决赛按组别与品类设:金奖(10%)、银奖(25%)、铜奖(4%)、优秀奖(20%),颁发由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与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网联合认证的荣誉证书、奖牌。

- 增设单项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力奖、最具潜力奖(各3名),

2. 集体荣誉

- 对组织参赛人数达到30人、选手表现优异的学校/机构,授予“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最佳组织单位”称号,颁发牌匾。

- 对推荐选手人数达到10人,并且选手表现优异的老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3. 延伸权益 

- 所有金奖、银奖选手可申请入选“中华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人才库”(免入库初审,仅需自理基础档案费用)。

- 总决赛优秀选手有机会参与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榜样力量》栏目专题录制,或成为下一届赛事形象大使。


十三、后续活动

1. 人才持续培养

- 建立“赛事优秀选手档案库”,定期推送艺术学习资源,如线上大师课、艺术研学活动信息。

- 每年组织“艺术榜样夏令营”,邀请入库选手参与北京艺术研学、央视节目录制观摩、艺术院校交流等活动。

2. 作品二次传播

- 挑选总决赛优秀视觉艺术作品,汇编为《青少年艺术榜样作品集》(电子刊+纸质精选版),通过赛事合作平台发行。

- 表演类优秀节目可纳入“青少年艺术精品展演”储备库,有机会参与巡演、公益演出等活动。